日前,“建筑垃圾在公路建设中大规模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”专家咨询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,该课题为我国每年超过20亿吨的建筑垃圾处理开辟了新途径。这是陕西交通部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的诸多举措之一。目前,陕西交通正全力加强科技研发,以科技助力绿色交通梦想的实现。
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西宁说,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攻关,陕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,科技发展突出“三个转变”,即向安全绿色技术转变、向养护管理技术转变、向软科学研究转变。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交通科研任重道远。
再生技术效益良好
绿色、安全发展对陕西交通运输科技工作提出了新需求,资源节约、环境保护、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应用成为重点。2000年以来,陕西立项的交通环保科研项目有44项,涵盖了环境保护、可持续发展和废物利用、循环经济、节能减排等方面。
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教处李晓明博士告诉记者,就拿路面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说,陕西走在全国前列,推广应用里程长,再生利用技术投入大,取得的环保效益好。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修工程厂拌冷再生技术研究”等6项技术研究成果环保效益良好。
以连霍高速公路西安至宝鸡段改扩建工程为例,建设单位对挖除的原有路面30万吨旧沥青混合料,利用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进行了100%回收再利用,新混合料中旧料占90%,综合计算1吨新混合料节省材料费50元左右,30万吨旧料全部利用总计节省1500万元。连霍高速公路潼关至西安改扩建工程采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后,节省工程造价2800万元左右。“泡沫沥青冷再生施工专项技术研究”获财政部科技经费补助,并申报为陕西省科技进步计划项目。该研究完成后,通过再生利用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亿元。
建筑垃圾变废为宝
去年,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依托西宝改扩建工程开展了“建筑垃圾在公路路基中的应用研究”。课题提出的建筑垃圾粉碎回收工艺,可就地利用阿房宫立交区内的建筑垃圾。阿房宫立交区范围内分布有多处垃圾填埋场,加之区域内拆迁企业及民居较多,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积如山。回收工艺既可以解决砂砾填料紧张的局面,节约建设资金,又减少了环境污染。西宝管理处还结合立交区地形地貌特点及垃圾分布状况,将部分桥梁优化为路基,将垃圾培固于路基边坡,降低了工程造价。这一技术还将在西安至咸阳北环线公路建设上得到广泛应用。据悉,2011年陕西省产生的建筑垃圾约有1亿吨。该项技术成果改进后,可将一半以上的建筑垃圾用到公路建设中。
隧道节能“名堂”大
陕西已建成高速公路隧道430余座,同时还有大量的高速公路隧道正在建设中,隧道运营管理费用尤其是隧道照明电费成为一笔庞大开支。
陕西根据自主研发成果编制了《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指导意见》,有效地解决了“建设与运营”、“安全与节能”的突出矛盾,特别是隧道照明问题。目前,该指导意见得到全面实施,初步估算可节约十亿多元的建设和运营成本。此外,“高速公路长大隧道综合节能技术研究”、“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竖井自然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”、“LED隧道照明智能控制示范工程”、“公路隧道照明单排布灯方式研究”等12项课题还在研究之中,阶段性成果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