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5日,在京德智慧高速先行示范段,工人们正在进行太阳能主动发光轮廓标安装。该标志是京德高速安全行车诱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可实现道路边缘可视化,更加清晰地进行道路边界引导,打造全线微光诱导环境,在大雾、团雾、雨、雪等恶劣行车环境条件下有效降低和预防一次事故、二次事故的发生,提高道路通行效率,保障行车安全。
作为雄安新区“四纵三横”区域高速公路网中的纵四线,京德智慧高速公路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及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,以“感知、控制、协同、管理、服务”五大系统为核心开展智慧高速公路建设,优化运营管理、提高通行效率、提升出行体验、辅助行车安全,实现实时碰撞风险预测,降低事故发生率,打造交通运营安全风险智慧防控示范路。
京德高速智慧高速先行示范段从K38+920至K49+500,约11公里。此段智慧高速硬件设施已完成安装调试,设有毫米波雷达、路侧智能单元、门架可变信息标志、悬臂可变信息标志、车牌识别设备、气象设备、监控摄像机、雷达等设备,支撑交通运行、环境状态等基础数据采集,信息情报板支撑管控、服务策略发布。
基于11公里先行示范段的外场数据和中心软件部署,可实现两方面功能展示:一是实景仿真展示软件通过实景仿真技术、雷达视频融合感知、高精度地理模型、车辆及高速配套设施模型,同时接入沿线交通量、通行状况、环境、气象等各类传感器数据,对整条高速公路的设施设备和运行车辆进行智能化统一监管;二是实现动态控制应用软件、状态评估、交通风险辨识软件的初步展示。
毫米波雷达与摄像机、气象设备配合,精准感知道路、车辆、天气等数据,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存储及融合,推送给安全风险预警系统,依据实时数据可进行风险评估,结合历史风险溯源、判断风险等级,发布风险提示信息,提示信息通过可变信息情报板、悬臂屏准确送达司乘人员,快速引导车辆安全行驶,实现交通风险的可感、可控。
京德智慧高速公路以数据为核心,以业务为主线,充分体现“人车路云网环境”之间的相互关系,主要实现感知信息全面性、风险判别准确性、控制策略有效性、协同联动统一性、管理处置及时性、服务公众通达性六方面功能。
感知信息的全面性。自主研发的毫米波雷达与摄像机、气象设备配合实现全面、精准感知,可感知车速、车型、行驶车道、车辆的轨迹、区段内交通流量等数据,为智慧交通提供数据支撑,为出行者提供超视距数据服务。
风险判别的准确性。通过软件处理可发现事故发生的前兆特征,预判将要发生的事故,及时调整管理控制策略,防止事故发生。
控制策略的有效性。利用京德高速实时数据,优化交通安全风险模型,实时评估交通运行状态,形成融合多种场景的动态控制策略,通过分车道信息发布、主动发光交通标志等措施实现信息发布及诱导,实现高速公路实时交通管理与控制,提高通行效率。
协同联动的统一性。协同系统提供“路+可变信息情报板+动态控制”“路+APP+动态控制”“路+(RSU+OBU)+动态控制”多种模式,实现不同阶段的信息与人-车-路之间的有效交互。依托高精地图、手机APP,有效扩展交通服务受众群体,提升道路车辆通行效率与广大司乘人员的高速驾驶体验。
管理处置的及时性。通过软件计算,可提前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故或恶劣天气等信息,提醒管理者及早采取措施,减少恶劣天气对通行的影响,最大程度辅助路段的行车安全,提高路段通行效率。
服务公众的通达性。通过人、车、路的互联互通,及时发布路段及区域交通信息,为公众提供智能化动态路径规划、导航及个性化出行服务,随时预约高速沿线充电、加油、就餐、住宿等服务。
京德智慧高速项目建设实施分为2个标段。ZH1标段负责智慧高速融合感知系统和中心管理平台硬件系统实施,以及全局动态交通管理平台、高精度地图子系统、动态安全预警控制系统等软件的开发部署;ZH2标段负责动态安全预警控制系统硬件实施,包括行车安全诱导子系统、提示子系统、北斗系统设备。
其中,全局动态交通管理平台,对不同管理和服务应用场景的定制化开发,实现日常管理、应急管理、节假日管理等,极大提升管理运营的便捷性和服务信息的通达性。京德高速全线87.256公里形成高精度地图,满足全局动态交通管理平台、车路协同、车辆辅助或自动驾驶、设施检测状态精细化和交通运行状态精准化感知的使用。
2021年底,京德智慧高速外场设施将全部建成,设备采集数据全部接入,完成动态安全预警软件、动态管理平台软件开发,搭建京德高速公路安全风险预警系统仿真平台原型,接入京德高速交通量和环境状态数据进行持续仿真改进。
2022年,京德高速将利用实时数据进行安全风险预警模型本地化修正,利用交通仿真平台,实现全天候实时风险预测。同时,进一步探索智能网联车混合交通流模式下的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,提供自动驾驶与常规车辆共存、新一代智能交通设施与常规设施共存模式下的安全行驶方案。(武子杰 石磊)